浸没式MBR膜是一种将生物反应器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水处理工艺,其核心组成部分是MBR膜。这种膜通常是由具有优异物理、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材料制成,如PVDF(聚偏氟乙烯)等。浸没式MBR膜组件通常包含膜元件箱,其中装有一定数量的膜元件,每片膜元件由支持板和平板膜组成。这种结构使得膜组件能够直接放置在生物反应器中,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。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污水,包括生活污水、工业废水、医疗废水等,并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、pH值和污染负荷等。MBR平板膜元件的寿命一般在4-6年,比传统水处理技术的运行寿命长很多。
浸没式MBR膜维护中的常见错误及解析
曝气管理不当
部分操作人员为追求高处理效率,盲目加大曝气量,导致膜丝剧烈振动磨损,或因曝气不均造成局部膜面冲刷不足,加速污染。反之,曝气不足则无法形成有效剪切力,使污染物在膜表面沉积。正确做法是定期检查曝气管道,确保曝气均匀且强度适中,避免膜丝过度磨损或污染堆积。
化学清洗操作失误
化学清洗时,药剂选择不当或浓度过高会损伤膜丝,例如使用强酸强碱清洗非对应污染物,或未冲洗残留药剂导致二次污染。此外,频繁清洗会破坏膜表面结构,缩短寿命。建议根据污染类型选择环保型药剂,严格控制浓度与浸泡时间,并建立基于污染程度的清洗决策机制。
忽视污泥性状调控
活性污泥浓度(MLSS)过高易引发膜丝缠绕,增加跨膜压差;污泥性状恶化(如丝状菌膨胀)会导致膜组件阻力增大。部分操作人员未定期排泥或调整营养配比,导致污泥老化、黏度超标。需通过排泥控制MLSS在合理范围,并监测污泥沉降性能(SV60/SVI120),及时调整运行参数。
进水水质监控缺失
油脂、尖锐物等污染物进入反应池会划伤或堵塞膜丝,但部分维护人员未设置预处理系统或未定期清理格栅,导致大颗粒物质进入膜组件。需加强进水水质监测,升级预处理工艺,避免膜丝物理损伤。
维护流程不规范
未建立标准化操作手册,导致维护步骤遗漏或错误。例如,未记录跨膜压差、产水量等关键数据,无法及时发现膜污染趋势;或未定期更换密封件,引发泄漏风险。应制定三级巡检制度(日常/周检/月检),规范维护流程并配置专业检测设备。
微信公众号
客服微信号